比亚迪、蔚来、理想都能够正常的使用特斯拉超充!
4月25日,特斯拉官方宣布,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面向部分非特斯拉品牌新能源车辆试点开放充电站,逐步推动“充电网络开放试点计划”落地。
首批试点开放的充电站包含了10座超级充电站、120座目的地充电站。该计划后续还将在更大范围内覆盖特斯拉充电网络,逐步扩大对不一样的品牌和车型的服务范围。业内专家对记者指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今后中国另外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用户都能使用特斯拉充电设施,在国内充电和补能存在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此举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特斯拉首批开放试点的10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分布在北京和上海的商务办公区、购物中心等新能源车主聚集区。其中,在上海静安国际中心一期和北京宝隆大厦布局的大型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场站均拥有超过40个超级充电桩,这将为电动车主们提供便捷高效的补能体验。
与此同时,特斯拉还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25个省份、累计50多个城市及地区,开放了120座目的地充电站。特斯拉中国有关人士指出,逐步扩大充电网络试点范围,让更多非特斯拉品牌车主享受到“无忧充电,自在随行”的出行体验。
从地理分布来看,自2014年在上海建设国内第一座超级充电站以来,特斯拉加速完善充电网络。截至2023年4月底,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境内布局1600多座超级充电站、10000多个超级充电桩,以及70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2000多个目的地充电桩,100%覆盖了中国所有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无论车主东行佳木斯、西游新疆霍尔果斯、北寻漠河、南抵三亚,车主均能通过特斯拉充电网络。
从便捷程度来看,特斯拉辐射广泛、纵横交错的充电网络让城市出行以及城际间出行可以“想走就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的大型城市,特斯拉已基本构建“15分钟充电生活圈”——1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充电站,能够达到路边找到便利店的便捷度。
特斯拉中国有关人士介绍,相比燃油车,充电的特斯拉逐步降低了补能成本。据测算,同样是10块钱的补能费用,燃油车只能行驶15公里左右,相当于从故宫开到中关村的距离;而特斯拉超级充电站补能,则可从故宫畅游到45公里外的明十三陵;若选用特斯拉家庭充电桩充电,能直抵140公里以外的古北水镇。以此推算,特斯拉的补能成本可低至燃油车的1/10。
据统计,自2021年11月,特斯拉在全世界内启动超级充电站试点开放计划以来,至今已有包含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非特斯拉车辆用户可享受此项服务。“向非特斯拉品牌车辆开放充电网络,可以鼓励更多车主使用电动车,这为我们推广新能源的使命提供了支持。”特斯拉创始人、CEO马斯克(Elon Musk)此前说。
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新能源汽车的长途出行补能慢慢的变成了各方关注点。为了更好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优化群众出行体验,服务群众绿色出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要加大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县城、乡镇建设短板,推动旅游景区及周边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在城市周边及充电需求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科学设置大功率充电设施,提升充电效率。电网企业要加大配套电网建设投入,做好充电设施接入电网工作,加强设备运维管理,确保供电可靠。
对此,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310万辆,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作为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的因素,充电补能设施至关重要。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提到,目前充电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体验还有待提升。超七成受访者未进行预充值,普遍希望统一收费标准;站点少、不好找、桩不足是充电的主要痛点;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发生故障的情况;充电桩APP或小程序使用体验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和补能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矛盾。一是公共充电桩和快充体系跟不上;二是居民小区的电力扩容跟不上需要;三是充电高峰和当前用电高峰基本重叠,夏季会增加用电的紧张和调峰的压力。
从充电桩密度来看,中国每100辆新能源汽车只有约7.5个充电桩。加快建设公共充电桩和快充体系,搭建更大规模的补能体系,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对应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市场空间,国海证券预测,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651万辆,若车桩比下降至2.2:1,对应的充电桩保有量将达1660万台,充电桩缺口达1398万台。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美股跳水!一夜蒸发1万亿美元!4人“超限交易”被处分!期棉为何持续下跌?